为充分利用高速路网资源带动地方经济、旅游文化,发挥资源整合优势。今年以来,湖北交投鄂西北运营公司以“高速+营销”为手段,深入开拓“高速+旅游”新思路,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现十堰地区美景美食、土特产和历史文化,实现高速公路和地方旅游的跨界融合发展,积极探寻高速公路附加值,激活交通文旅综合一体化。
走进景区开展“高速+旅游”推广活动
鄂西北运营公司所辖鄂西北区域十堰、襄阳境内G70、G59、S83全长581公里高路网,涉及十白、十漫、郧十、十房、谷竹、十巫等6条路段,下设28个基层收费站和5个综合巡检办公室。因为秦巴大山和汉江交织其间,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紧紧依托境内高速、国省道干线公路,开发了拥有地域特色的A级旅游景区60余家,如武当文化、汉水文化、汽车文化、诗经文化、女娲文化、七夕文化、古人类文化、红色革命文化等,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,滋生了厚重的文化底蕴。
走进景区洽谈合作事宜
各收费站点向司乘推介附近景区
十白路段各收费站正在向司乘推介旅游景区
当前,面对旅游业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“交通+旅游”融合发展方式转变。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,如何提升“路景融合”附加值,不断激活“交旅融合”综合体,最终实现互惠互利、合作共赢局面。鄂西北运营公司为此超前构思,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出新招:首先主动结合所辖高速公路沿线的美景、美食、土特产和历史文化,在行业领域率先推出一系列“高速+旅游”主题活动,充分利用官方微信、网站等新媒体向过往司乘或驻地居民推荐红色革命文化和赏花、摘果、避暑点等旅游导览图,发放了近万份十堰周边旅游攻略出行指南,开展了多次“直播助农”公益活动,吸引了大量司乘朋友和网民阅读、转载与咨询,让“高速+旅游”推广效果不断显现;其次根据高速公路自驾游、周末游车流量日渐增多的新趋势,鄂西北运营公司充分运用“互联网+大数据”分析,通过对旅游线路的深度挖掘和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,科学分析车流量为属地旅游部门、景区提供用户数据,更好地帮助游客实现错峰、错时旅游,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;另外该公司所辖谷竹高速西段、十白路段各收费站进一步探索深化“交旅融合”新路径,先后与房县西关印象、竹山县上庸文化旅游区、竹溪县龙王垭茶庄、十堰黄龙壹号生态园、鲍峡镇莲花寨等景区合作,推出持有高速公路通行票据享受景区门票打折活动,不断做深做实“高速+旅游”跨界融合大文章,用高速公路交通主动脉改变市民出游方式,拉动交通旅游、服务格局向更便捷、更舒适、更温馨方向发展,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出游质量,实现“高速+旅游”“高速+营销”互惠共赢。
据了解,自鄂西北运营公司今年推行“高速+营销”“高速+特产”新模式以来,开展线上“直播助农”10余次为民增收近10万元;通过开展“高速+营销”“高速+旅游”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,发挥了“交旅融合”1+1大于2的最大效应。
谷竹高速西段制作的“高速+旅游”
十白路段制作的“高速+旅游”导图
大道如虹通四方,长路坦途助腾飞。一条条跨越而过的高速公路,串联起国、省、县、乡道上的城镇和村庄,承载了助力山区百姓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”的重任。作为负责山区高速公路管养工作的湖北交投鄂西北运营公司,完全因路而生、因路而兴,理应顺势而为、融合发展,紧紧围绕路域资源、市场效应、百姓出行需求,不断探索“高速+营销”“高速+旅游”新方法和新路子,聚焦高质量发展优服务,带动市场化营销增效益,留住老客户、吸引新车流,让“交投鄂西北好故事”沿着高速一路蔓延,必将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大发展开创“交旅融合”新样版。
(通讯员:金伟忠、喻鸣、李向阳/摄影报道)
本栏推荐文章
本栏最新文章